关于毛泽东读后感【四篇】

|读后感   |

【www.15927369555.com--读后感】

第1篇: 毛泽东读后感

  这些天,在我读了《毛泽东选集》后觉得里面的文章不仅可以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航标,也可以应用于当今商战之中。我将在我的博文中陆续写一些感言,今天我就将我对《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读后感如下:

  “谁是我们的敌人?谁是我们的朋友?这个问题是革命的首要问题。”,文章的开场白就可以应用到商战之中。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一个企业、一个个体户就要明确一个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就要对自己的竞争对手、自己的未来客户、自己的渠道伙伴要充分的分析。这是一个企业决策者或老板要搞清楚的东西,大的方向是不能搞错了的。

  对某一领域的行业中,通过分析竞争对手的情况来寻找盲区,寻找潜在的目标客户,寻找盈利的空间。毛泽东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对地主阶级和买办阶级的分析,认为“是我们的敌人”,这就确立革命的目标,革谁的命。在市场经济中,企业与企业的竞争,可以说是弱肉强食、大鱼吃小鱼。大的企业要垄断这个行业,不愿意看到本行业中其他企业的发展壮大,因而会不择手段打压小企业。而小企业为了生存,则会避免与大企业的正面冲突,寻找大企业忽视的软肋,而找到自己发展的空间。

第2篇: 毛泽东读后感

  已经有好长时间没看《毛泽东选集》了,再次翻开这本书,依然有初次阅读时的萌萌冲动。

  曾经有人这样说过,阅读一本优秀的书,相当于同一个优秀的人进行交流,毛泽东是个伟大的人,同时也是一个伟大的导师。在人生的道路上他为我指明了方向,帮我解释了什么叫真正的生活。

  《毛泽东选集》最大的特点就是教会人们要说真话,做真事,一切要以实际为根源,一切要从实际出发。平心而论,现在社会中,又有几个大学,单位,政府部门,能做到这点。就连当年新思想的发源地,北京大学,都已经不再是象征新思想,新人类的代表了,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我曾经失望过,寒心过,认为社会抛弃了我们,迷失了自己的方向,这时我想起了那个曾经拯万民于水火,扭转了中国历史命运的人——毛泽东。

  我开始翻看他的著作,我想得到在中国最很暗的时候,他是怎么做的,他是如何来应对比当今社会问题更复杂百倍的历史问题。

  最后我明白了,我们是中国人,是中国年轻的一代,是国家的主人,不管我们的国家如何破败不堪,不管现在存在多少个社会问题,他还是我们的国家,我们还是他的主人,他的命运掌握在我们的手中。

  我们应当想办法来解决这些问题,而不是坐享前辈的劳动成果。

  《毛泽东选集》这本书的珍贵之处,就在于他教导人们永不放弃,不管是在多么恶劣的环境下,都要看到事物好的一面,要有一种乐观的精神。

第3篇: 毛泽东读后感

  1960年6月21日,毛泽东***在读了英国陆军元帅蒙哥马利著的《一种清醒的作法》一书后写下这样的批语:“很有意思,必读之书”。在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之际,好友徐中远的《毛泽东晚年读书纪实》一书饱蘸着浓情厚意问世了。这本书详实地记载了毛***在生命最后岁月里读书读报的一幕幕生动场景和感人画面,是一部权威性解读毛泽东晚年读书生活的珍贵史料。

  作者是毛***晚年图书管理服务工作人员之一,毛***的读书习惯、风格、特点和方法,永远烙印在他的记忆里。“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同时又是通晓古今、知识渊博的伟大学者。毛泽东同志的读书范围十分广泛,从社会科学到自然科学,从古代到近代,从中国到国外。一生几十年如一日,紧密联系中国和世界的革命实际,广泛地阅读各种图书”。这是汪东兴同志在序言中作出的评价,也是作者追述和表达的主题。毛泽东读书,不仅能把字里行外聚拢在自己的脑海里,更读书上没写的部分,于是那本书就是一条船了,思绪的双桨划动着装满遐想的大船在破浪奋力远航。

  捧着这本书,我一口气读完,心中知识的港湾里又多了一条划向彼岸的船。书中有两组特定的历史镜头在眼前深深地定格:毛***生前喜欢看的最后一本书是《容斋随笔》,他去世前几个小时还让身边工作人员给他读关于美日两国领导人竞选的《参考消息》,掩卷长思,不禁使我感慨良多,腑有千言。

  重温毛***读书的故事,检索我们的读书过程,别有一番滋味。论读书条件,无疑现在比过去要好;看学习方式,新媒体时代把“图书馆”都送到每个人的掌心上;讲学习机会,信息快捷,知识更新,每个角落都可以有要读的文字。即便这样,是不是我们都能真的静下心来读书呢?面对五光十色的炫世界,应对各种各样的酷诱惑,有些人思绪乱得无心读书,追逐名利,讲排场、比阔气、找享受,把读书学习挂在嘴边;有些人动机不纯假读书,手捧书本四处望,包装自己;有些人则是盲目效仿乱读书,读了没记住,记住的没有用,甚至还有副作用。如此一来,把书读得“颗粒无收”。其实读书是有目的性的,不仅要读,还要真读、精读、深读、细读,用心去读。民以食为天,书是精神食粮,也是一个天!据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年度调查显示在对全国各地年龄在18岁至70岁的16500人抽查中,竟有多达45%的受访者全年没有看过一本书。就连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日前在浙江大学演讲时都坦率地承认:“2013年我不是一个读书人,很惭愧地告诉大家,这一年我几乎没读一本书。”2012年,中国人平均看4.4本书,远低于日本人的8.5本和韩国人的11本,更不能同英国、法国、德国,特别是以色列犹太人相比了。这让我们一个有着13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炎黄子孙情何以堪?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统计,中国人约有450万为文盲。眼下,有关部门正在抓紧制订在全国推广阅读的法律规定。美国文学之父马克·吐温说:“识字而不读书的人,比起文盲,其实没有占到多少便宜。”

  读书是知识增长的阶梯,要一阶一阶上,一本一本读。有的同志可能会说,现在应酬多工作忙,挤不出时间读书,说忙是一种借口,关键不在忙闲,而在认识、在习惯、在于升华的境界。读书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本之终,更不是吃老本。现代人“悦读”方式应该是从阅读中得到快乐。马克思一生最喜欢做的事就是“啃书本”,他还幽默地说:“书是我的奴隶”。英国哲学家密尔把阅读称为:“享受高度乐趣之能力。”早在1958年9月19日,毛***视察安徽芜湖时就讲到:“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就像这部书中所记录的故事一样,他老人家真正是活到老读到老,老不离书。

  谈毛泽东晚年读书,犹如夏日晚风拂来,清爽中有惬意,景仰中有感悟。我们的青年朋友正当时,多读多受益,精读早成才;我们的中年人并不老,读书正在旺盛期,是学以致用的好时候,多读多收获;我们的老同志壮心不已,读书是休闲也是修养。在一个重效益和讲成本的社会,常常会有人问:“读书到底有啥用?”这种新的“读书无用论”,像病毒传播击垮了一些健康人的肌体。于是,把读书看成过时,把读书当成寂寞。耶鲁大学教授布鲁姆认为,阅读最大的功用是帮助我们善用孤独和享受孤独。的确,阅读是“独行”,你需要的只是一本书和一盏发出昏暗光线的孤灯而已。从这个意义上讲,阅读在本质上和骨子里是在阅读社会、阅读时代、阅读人生。

  毛***伟大的政治智慧多是在阅读中积累的。就是人在暮年,读书也在为他加氧。读书真的能快乐一生,而且能把最精彩的思想留给后人。当年,毛***曾以东吴大将吕蒙发愤读书之事作比。他说,吕蒙是行伍出身,没有文化,深感不便。接受孙权劝告,勤奋苦读,成为东吴统帅。在戎马倥偬的战争年代,毛***抓紧行军打仗的间隙读书,不仅解乏也解渴。他认为读书能读出“神仙”来,可以解除痛苦、恢复精神上的平静。1959年6月29日,毛***在庐山和方志纯说:“读书是很有趣味的嘞,一个人只有多读书,知识面才宽。”“总之吧,要想办法多读书。治国安邦,不读点书,怎么行呐?”毛***读书达到了“三无”的境界:一是“无信不立”,就是有坚定的信仰、信念和信心;二是“无学难为”,就是学识广、学问大和学道精;三是“无实必败”,就是讲实际重实践办实事。心理学家佛洛姆也说过,一个人抵抗逆境的“精神资本”有多丰厚,从他读过多少书就能看出来。读书能够做“灵魂之壮游”“智慧之攀登”,从而体会到一种超然忘我的乐趣。所以,阅读的真正意义,就是在提升自己境界的高度。豁然开朗是打开书本后的壮美和开阔,书中不仅有“黄金屋”,书中还有“强国梦和强军梦”。

  习***强调指出:“我们党历来重视抓全党特别是领导干部的学习,这是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一条成功经验。”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创造这一经验并带头读书学习的典范,当数毛泽东。延安时期,毛***经常讲“一天不读报是缺点,三天不读报是错误。”就是在他弥留之际,也要让工作人员给他读书念报,给我们做出了不朽的榜样。在前进的征途上,还有许多未知之域、未解之困、未开之路,需要我们的闯劲和担当,更需要我们用新科技知识去迎接挑战。早日实现强国梦强军梦的宏伟目标,对每个军人来说,其中一条就是离不开读强国的书,长强军的本领。

第4篇: 毛泽东读后感

  最近我读了本有意义的书——《毛泽东》。这本书讲了毛***伟大的一生。书中最让我感动的是毛***小时候刻苦求学的故事。其中有几个故事尤其能说明毛***这种好学精神:毛泽东的父亲深知创业不易,守业更难。

  为了孩子能继承家业,他治家很严。毛泽东刚满8岁那年,父亲便送他到附近的私塾去读书。在这里,毛泽东读了《三字经》、《论语》、《孟子》和《诗经》。奇怪的是,毛泽东读书从不出声来,常常急的老师邹春培要点他背书。“阿公,您老人家不要点,省得费累!”一天,毛泽东抬起头来恭敬地对老师说。“你读书之人,不点书怎么要得?”老师皱起了眉,疑惑地问。“您不相信?我背给您听听!”毛泽东自信十足。老师一一点来,没想到他果然都能背得滚瓜烂熟,甚至连老师没有教过的书他也能认得、懂得。毛***不仅可以把老师要求背的书背出来,还可以把老师没教过的书认得、懂得,可真厉害!

  毛***为什么能学得那么好呢?这可不是天生的。原来,他每天回到家里,除了劳动,就是埋头读书。炎热的夏夜,蚊子成群结队的往人身上叮,毛泽东便钻进蚊帐,在床前放一盏灯,把头伸到帐子外面看书。有时蚊子在头上和脸上叮了好多包,他还浑然不知,依然聚精会神的读着。毛***读书可真认真,连蚊子在他头上叮了许多包都不知道,我一定要向他学习。有一年秋天的一个早上,老师照例给学生们点完了书就背着手出去了。平时被管束惯了的学生立刻像脱缰的野马,尽情的干起自己喜欢的事,早把读书的事儿抛到九霄云外去了。毛泽东独自坐在座位上,先把老师点的经书读熟了。接着,就悄悄地从小皮箱里拿出一本绣像本《水浒全传》,放在摊开的《论语》上面,津津有味地读起来。毛***可真爱学习,为了读书宁可牺牲玩的时间,我可真佩服他!

  正是因为这种从小刻苦读书,努力向上的精神,为他将来领导革命打下了扎实基础。其一生为新中国的建立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没有毛***就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我一定要像毛***一样刻苦学习,努力向上,掌握更多的知识,为将来打下坚实的基础,成长为一名有用的人才。


本文来源:http://www.15927369555.com/duxieguangan/25431/

    热门推荐
    • 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汇编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张纯如南京大屠杀读后感汇编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 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的读后感精选五篇

      思维方式是看待事物的角度、方式和方法,它对人们的言行起决定性作用。思维方式表面上具非物质性和物质性。这种非物质性和物质性的交相影响。&ldquo。无生有。有生无&rdquo。。就能够构成思维方式演进发展的矛盾运动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维方式决定人生方向的读后感精选五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

    • 勇于挑战读后感(锦集3篇)

      读后感是指读者在阅读完一本书、一篇文章或其他文学作品之后,对所读内容的感受、理解和思考的总结和表达。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勇于挑战读后感(锦集3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中学生读党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中学生读党史读后感范文(精选5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600字锦集五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600字锦集五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 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汇编五篇】

      《经典常谈》是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图书,作者是朱自清。本书是朱自清写给大众的十三讲国学常识和古典文学课。今天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经典常谈读后感600字【汇编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 毛泽东文集读后感集合3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毛泽东文集读后感集合3篇,欢迎品鉴!

    • 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800字范文(精选4篇)

      读后感是指读了一本书,一篇文章,一段话,几句名言,一段音乐,然后将得到的感受和启示写成的文章叫做读后感。读后感就是读书笔记,是一种常用的应用文体,也是应用写作研究的文体之一。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写给青少年的党史读后感800字范文(精选4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